3月20日,第十届中国能源发展与创新大会在京召开。本次大会以“创变时代 构建能源合作新格局”为主题,由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等主办,吸引了政府机构、科研院所、能源企业及国际组织的代表参会。会议通过主论坛与多场专题分论坛,围绕能源政策、技术创新、产业协同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旨在推动“双碳”目标下的能源高质量发展。正泰新能源董事长陆川受邀出席并做主旨发言,清能事业部总经理陈环驰出席高端对话。
在题为《新政新势新赛道,新能源企业在市场变革下的发展跃迁》的主旨演讲中,陆川首先分析了新能源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贸易环境、产业环境变革,在电价全面市场化和消纳率不确定性的双重影响下,让目前符合投资要求的项目存在不确定性,行业处于深度调整期,对企业发展策略提出更高的要求。
新能源全面入市,市场交易成为新能源企业的必要能力。为获得更高的市场交易收入和价差收入,同时为应对更复杂的电力市场,电站需要设计更加合理的交易策略,同时对新能源功率预测与发电预测的要求也会更高。虚拟电厂、储能、微电网等作为新兴市场主体有望在市场化交易模式下深度参与电力现货市场、辅助服务市场和容量市场等细分市场的运行当中并获得更多收益。

2025年,新能源企业迫切需要调整发展思路,应对行业新政新势新赛道下的市场变革。为此,正泰新能源产业生态群,源网荷储协同发力,打造“绿源、智网、降荷、新储” 交付能力,拥抱变化。
针对市场变革,陆川提出正泰新能源产业生态群将通过五大应对措施实现发展跃迁:一是光储产品布局并重传统光伏市场与海外弱网、离网等新兴赛道;二是新能源开发风电占比提升,先发绿氢醇市场机遇;三是新型电力系统下,探索源网荷储、综合能源项目;四是新型电力系统下,探索虚拟电厂聚合各类能源端口资源的商业模式;五是持续提升企业资产运营能力和电力交易能力水平。
最后,陆川表示,当前能源消费需求保持刚性增长,但新能源发展仍面临制约。为破局产业新形势,正泰还将继续秉持“高科技、轻资产、平台化、服务型”经营方针,不断向高科技新质生产力跃迁、向轻资产滚动发展跃迁、向国际化平台型企业集群跃迁、向服务型多层次业务场景跃迁,用“聚变”做强新能源产业平台化能力。

在“多能协同·技术创变——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为主题的风光储融合发展分论坛,陈环驰与清华大学、内科院、固德威、爱旭、中来、中国电建等科研机构及企业高管展开高端对话,探索多能互补、协同发展的新路径。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是大势所趋,在全国一盘棋的前提下,现行电力市场仍以“省为实体”,如何做好区域协同,并平衡市场交易参与主体利益成为新的发展课题。对此,陈环驰表示,河北省近期规划了从张家口到曹妃甸的超一千公里的氢气长输管道,类似的做法也可以借鉴到西北地区,将当地丰富的风光资源就地转化为绿氢(包括绿色燃料),再通过长距离的管道输送到沿线需要绿氢的省市,以解决部分区域电力协同的问题,当然从商业上来说要使下游用户进行绿氢(燃料)替代,需要相关的政策支持和产业引导。同时,目前正泰新能源也在积极开展的源网荷储业务,可将绿电通过配电网直接供给周边企业,正如近期江苏省启动的首批5个绿电直连供电试点项目,这也是引导电力资源分配的一种较好途径,在减少用户端用电成本的同时,也能保障发电端收益。
2025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谋划启动的交汇点,“碳达峰”的重要任务面临大量挑战和机遇,陈环驰表示可从源端和使用端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源”端可加强绿色能源的开发,提供更多可获得的绿色能源;另一方面,生产企业应结合自身生产环节,加大技术创新从能效角度进一步降低使用端的能耗,同时精细化地做好碳排放管理和碳资产管理。

会议同期发布了“十四五”能源创新案例,聚焦新能源开发、能源存储、能源效率提升等领域,从案例的创新点、成效、可推广性、社会影响力等多维度来进行评估,力求展示全球领先的创新理念、技术突破和模式探索。经专家评审,凭借技术突破与创新场景应用,正泰新能源温州乐清湾共享储能电站项目成功入选。